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党史理论学习 >> 详细内容
 
党史理论学习 >> 正文
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日期:2021-06-25 09:08:34  发布人:xmxcdw  浏览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历经苦难与辉煌、充满光荣与梦想。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世界最大政党,我们党的命运始终与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紧紧围绕人民。

为人民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就是为了救人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

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听人驱使,听人宰割。”这是当时中国人民悲惨状况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被奴役、被欺凌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艰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但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正是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先前的一切政治团体,她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她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个政党到底因何而生,可以从其初心和使命中找到答案。初心和使命,宣示着一个政党为什么出发、为谁而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体现在党的纲领、党的章程、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方面面,全面落实到党的实际行动中。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阐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给《政治周报》写的《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规定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坚定前行。我们党的一百年,就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党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会忘记走过的过去,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因人民而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何对待人民,决定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归根结底一句话:因人民而兴。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一起奋斗,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人民,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封锁围剿,正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我们党才有了最有力的依靠。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数倍于己的敌人,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1948年12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一篇《华东数十万人民热烈支援淮海战役》的报道描写道:“华东解放区数十万民工热烈支援淮海战役。成千成万的担架、大车、小车、担子和驮驴活跃于数百里的淮海前线。”新中国各级政权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这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也充分说明新中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立起来的。

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巩固政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中,又紧紧依靠人民热火朝天创造创业。“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描写的就是当时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以人民大会堂建设为例,经过1.4万多名建设者的创造性的努力,以10个多月的空前高速度胜利建成,北京市民为建设提供了各种帮助。1963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外宾时说:“如果说我们有些成绩,那是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干出来的。

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迸发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绘就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

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脱贫攻坚战中,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努力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拼搏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与人民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从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中,人民群众深刻感悟到:党的事业就是自己的事业,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始终同人民在一起,我们党说到做到,根本保障在于党的群众路线。1946年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时,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费正清作出大胆预测:“国共内战的最后胜利者将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他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法宝: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贯穿所有关系的核心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结合在一起,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深厚之情,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

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党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体会民心所向、思考民瘼所在、查访民生疾苦。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每次下乡,至少交三个朋友:一个老贫农,一个队长,一个困难农民,为的就是摸清群众所需所盼。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就是我们党千方百计要解决的;群众的着急事、盼望事,就是我们党不辞辛苦要做到的。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心中常思的是百姓疾苦、脑中常谋的是富民之策,党把群众当作自己人,群众自然把党员、干部当作贴心人,真心实意拥护和追随共产党。

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始终同人民干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喊的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新中国成立后,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与群众端同样的碗、睡同样的席、干同样的活,带领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新时代,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数百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扎根乡村。在田间地头、在山上林间,到处都有他们和群众一起向贫困开战的奋斗身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群众同拼搏、共奋斗,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是在一起干中形成的。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人民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每当风雨来袭时,中国共产党都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人民群众撑起广阔天空、燃起无尽希望。在汶川地震中,我们党组织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打通道路、抗震救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拼尽全力,不让一个村庄成为“孤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险境显襟怀。一个政党是不是同人民在一起,在风险挑战面前看得最清楚。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砥砺奋斗,是对《共产党宣言》中这一光辉论断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铿锵有力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锚定目标、迎难而上,谱写了一切为了人民的辉煌篇章。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追求始终不渝。“等闲吸尽四海水,化作商霖拯旱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奉献的生动写照。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人原本家庭条件优渥,却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他们不图当官、不为发财,只为“唤起工农千百万”,改变中国人民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后,一点一滴为老百姓做好事的雷锋,“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帮山民致富,做太行愚公”的李保国,他们的名字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也留在了老百姓的心中,生动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赤子情怀,让我们党的初心愈加光彩夺目。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鲜明标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历久弥坚的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进一步彰显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一党治国理政的显著特点、鲜明标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贯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新征程上我们党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我们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永不停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在新征程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擘画宏伟蓝图、制定行动纲领。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党将在更高水平上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使一切决策和工作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经得起人民检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鹏飞万里,乘风而起;龙跃九渊,凭水借力。一百年来,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因为坚持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始终与人民血脉相通、生死相依、命运与共,历经百年风雨而愈益青春勃发。人民在我们党心中永远最重、最高,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必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精彩华章,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点击数: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