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党史理论学习 >> 详细内容
 
党史理论学习 >> 正文
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 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日期:2021-07-01 15:51:53  发布人:xmxcdw  浏览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做到学党史、懂党史、用党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指南。

一、认真学党史,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民族复兴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准确把握党的奋斗历史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关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中主流和支流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是深刻把握党史的主要脉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指定学习材料和相关参考材料联系起来研读,全面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念信心。

二是深刻把握党史中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要求“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学习党史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澄清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防止掉进历史虚无主义陷阱,深刻理解为什么党能领导人民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夯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

三是深刻把握党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结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8个方面历史启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9个方面宝贵经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又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概括。学习党史要从历史经验中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宝,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通过不断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学习党史要牢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二、务求懂党史,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

学党史的首要任务是悟思想。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一是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想伟力。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锻造的,又在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出磅礴伟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懂党史,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悟历史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如何不断改变中国,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深入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是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 。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信心,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从井冈山时期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的红军长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证明,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形势,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学懂党史,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树立大历史观,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把握党史的全貌,尊重历史、尊重规律,锚定目标、立足现实、做好当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三是深刻认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到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学懂党史,就要牢记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坚守初心使命的营养剂和动力源;就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自觉用党史,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逻辑

学习党史是为了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走向未来。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是以史鉴今,明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强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历史责任感是激励接续奋斗的力量之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当代共产党员要牢记初心使命,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强化底线思维。要坚持和用好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提升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履知行合一。

二是以史资政,知职责使命。学习党史要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职责使命摆进去,办实事、开新局。要深刻认识我们党百年来在机构编制工作领域的实践历程、宝贵经验和工作规律,围绕服务好党的政治路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健全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推进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机构编制职责,聚焦群众、基层反映的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聚焦持续深化“三转”,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坚持实践实干实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矛盾,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是以史育人,传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百年奋斗与辉煌、光荣与梦想构筑的伟大精神丰碑,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激励我们不惧风雨、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和发扬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加强思想锤炼和实践历练,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昂扬精神。要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汲取锤炼坚强党性的丰厚滋养,把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作为检验党性的第一标准,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点击数:0收藏本页